访客 登录    |     注册 简体中文  |  English
追沙逐尘丨佐格参加2025塔克拉玛干沙漠科学考察
2025-05-12

循着风沙的方向

抵进塔克拉玛干

在沙尘中探寻气象的变化

解密青藏高原水汽与西风带的博弈

 

2025塔克拉玛干沙漠科考

2025年4月,由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组织的沙漠科学考察活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展。4月15日至18日,沿途考察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气象监测台站;4月19日至27日,在塔里木盆地南缘开展“2025追沙逐尘”科考试验。佐格微系统(杭州)有限公司科考技术团队全程参加本次科考活动,机动观测装备再次直面南疆的漫天风沙。

 

(视频参观见公众号)

▲ 科考一线 点击观看 ▲

本次科考前后行程分别隶属于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塔里木河流域关键区生态适宜性调查项目塔里木河流域生态适宜性评估及绿色发展建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2030612)“青藏高原夏季热源‘北扩’与塔里木盆地‘滞空’沙尘气溶胶辐射加热的关联及对区域降水变异的影响”项目。

塔克拉玛干沙漠作为中国最大流动沙漠,周边分布的戈壁滩与干涸湖床,以及源自昆仑山北坡冲积扇的沙源堆积,共同构成了多尺度复合沙尘源区。近年来西北地区由干转湿的气候变化在增加局地降水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沙尘输送路径的复杂性。本次沙漠科考内容包括塔里木盆地南缘和沙漠腹地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观测记录、昆仑山北坡沙尘梯度观测布局及采样、台特玛湖核心区碳汇地理地貌环境考察等。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适宜性评估及绿色发展建议课题科考队员合影

“追沙逐尘”科考试验队员合影

 

科考现场

        ——追沙逐尘的探究之旅

在为期14天的考察活动中,科考队从库尔勒出发,沿着沙漠公路向南穿越塔克拉玛干,再循塔里木盆地南缘西进抵达喀喇昆仑山,在多个观测站点记录强沙尘暴的发生、发展、滞空、干湿沉降实况,并考察了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光伏治沙、公路防沙、人影增水工程等沙漠阻击战成果。

库尔勒农业气象观测站

肖塘陆气相互作用观测站

塔中光伏发电站

沙漠公路沙尘天气过程

民丰沙漠锁边工程

策勒段昆仑山脉

和田布琼村

 

探测前线

        ——捕捉沙尘的迁徙脉搏

在本次沙漠科考过程中,科考队经历多次沙尘天气过程,在抵达各观测目的地后,佐格机动气象观测装备迅速布设就位,将风与沙的变化记录到一行行的观测报文中。

 

MMEOS机动气象应急观测系统

MMEOS机动气象应急观测系统跟随科考队伍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根据沙尘天气过程的发展情况,机动开展立体风场、颗粒物、地面背景气象六要素等的观测工作,与观测台站的数据互为补充,丰富了沙漠气象研究的数据基础。

 

 

MMEOS机动气象应急观测系统集成了全固态气象观测系统、激光雷达系统、无人探测系统、卫星云图系统、远程会商系统、通讯系统等,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布设,灵活开展温湿压风雨、立体风场、云高云状等要素的实时观测。针对本次科考任务,配置中加装了颗粒物传感器模块,粒径测量范围0.38~17um,最大粒子计数率10000微粒/秒,对地表颗粒物浓度进行实时观测。

 

激光垂探装备

在科考沿途的重点考察地段,LWR2500激光测风雷达CM120激光云高仪对2500m以内的大气风场和12km以内的云层分布进行实时观测,给出沙尘随近地面大气层运动的风场变化和水汽分布实时数据。

 

便携气象观测装备

在沙漠科考的全程中,HWS3000-SPS超级便携站和HWS1000袖珍手持气象仪,记录了沿途考察点位的背景场气象数据,同时为科考队提供随身的气象观测保障。

 
 

塔里木盆地地处于天山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之间,该地区沙尘气溶胶通过改变大气边界层结构、地表辐射平衡和能量交换,显著影响局地气候特征。同时,盆地中沙尘的长距离传输直接参与全球物质循环,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系统同样存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追沙逐尘”观测研究具有深刻的科学和社会意义。

佐格连续6年参加科学考察活动,用国产化气象观测装备支持科考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机动观测等新技术,今后也将在各级气象部门、科研机构的指导下,积极参加气象科研科考活动,坚实推进气象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

 

 

特别感谢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和田地区气象局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气象局

上海大学

新疆大学